历代医家如何医治银屑病

发布时间:2016-10-13 文章出处:合肥银康银屑病医院 点击:
历代医家如何医治银屑病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缘由不明、有慢性复发偏向的无传染性红斑鳞屑皮肤病,固执难愈,复发率高,属于中医学“顽癣”范畴。现代医学对本病确切的病因尚未有定论,医治方面也无殊效药物,而采取中医中药医治本病有明显优势。现就历代医家论治银屑病的经验分述以下。

l 病名与症状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中医学称之为“白疙”,又有“松皮癣”、“干癣”等病名,以“肤如疹疥,色白而痒,搔起白皮”得名。隋《诸病源候论》云:“干癣但有医郭,皮枯索痒,搔之屑出是也。”《清初嗒外科大成》“白疙”候:“皮肤燥痒,起如疹疥而色白,搔之屑起渐重肢体枯燥诉裂,血出痛楚,十指间皮厚而莫能搔痒。”《医宗金鉴》“松皮癣”候:“癣疮,其名有久,一日干癣,搔痒即起白屑,索然凋枯 … … 五日松皮癣,状如苍松之皮,红白斑点相连,时时作痒。”

2 病因病机

隋《诸病源候论》认为干癣的病因是“风湿邪气,客于腾理,复值寒湿与血气相搏所生。若其风毒气多,湿气少,则风沉人深,为干癣也”。金元时期重视火(热)致病,如《卫生宝鉴》曰:“肺毒热邪 … … 生疮癣。”明初《窦氏外科全书》认为顽癣因“脾经湿热及肺气风毒”而至。《外科正宗》日:“顽癣,乃风、热、湿、虫四者为患 … … 总皆血燥风毒克于脾、肺二经。”《医学人门》首次提出“血热风燥”为干癣病发的内因,“风毒克于皮肤”为病发的外因,二者相合致使干癣的产生。清初《外科大成》认为白疙是由“风邪克于皮肤,血燥不能荣养”而至。《医宗金鉴》认为松皮癣“固有风邪客肌肤,亦有血燥难外荣”。

当代医家对银屑病病因病机的认识有 3 种比较成熟的学说 ― 血热论、血痕论和血虚论,近期又有肾虚论一说。赵炳南 、朱仁康均认为血热是病发的主要依据,因七情内伤,致气机奎滞,郁久化火;饮食失节,致脾胃受伤,郁久化热;或外受风邪,夹杂燥热之邪客于肌肤而至。顾伯华认为该病由营血亏虚、生风生燥、肌肤失养而成,初起多有风寒、风热或湿热之邪侵袭肌肤,致使营血失和,气血不顺畅,阻于肌表而病发;或因病久,风寒、风热、湿热之邪耗伤气血,导致血虚风燥;或因肝肾不足,冲任失调,导致营血亏损;或因调治不当,毒热流串,人于营血,内侵脏腑,致使气血两播而病发。

孙步云根据银屑病冬病夏愈或冬重夏轻的特点,认为本病与先天肾精亏损、阴寒毒邪侵袭肌肤有密切关系。肖青林根据银屑病冬季多发、寒区易患、躯体四肢外侧(阳面)多被累及等特点推断,该病的产生多由阳气不足、阴邪侵凌而至,多从“温补肾阳”人手。

3 医治方法

3 . 1 清朝之前

唐宋时期在银屑病的医治上强调“燥湿”、“杀虫”。唐朝《千金要方》“用一味蛇蜕治癣”、“治癣用营蒲一味”,总以祛风胜湿法治之。宋朝《圣济总录》中三神丸(羡黎子、海桐皮、草乌头)和《圣惠方》中治一切癣方(乌蛇、羌活、赓香) , 均偏重祛风散寒燥湿。金元时期《丹溪心法》治癣用防风通圣散,去芒硝、大黄,加浮萍、皂角刺以祛风清热燥湿。明朝《外科正宗》医治顽癣“初起用消风散(当归、生地黄、防风、蝉蜕、知母、苦参、黑芝麻、荆芥、苍术、牛芬子、石膏、甘草、木通)加浮萍一两,葱、豉为引,以祛风清热燥湿为主。久者服首乌丸、蜡矾丸,外搽土大黄膏、川懂皮散以养血润燥”。

清初《外科大成》所载之“白疙治宜搜风顺气丸(大黄、车前子、山茱英、山药、牛膝、冤丝子、独活、火麻仁、槟榔、积壳、郁李仁、羌活),神应养真丹(当归、川芍、白芍、熟地黄、羌活、天麻、木瓜、冤丝子)加白蛇之类”,其中两方对祛风、润燥、养血皆能统筹。清热消风散(苦参、金银花、蝉蜕、全蝎、皂角刺、皂荚、荆芥、防风、葱白)则以祛风清热燥湿为主。许克昌、毕发合撰的《外科证治全书》认为“此证多患于血虚体瘦之人,生血润肤饮(当归、熟地黄、生地黄、黄蔑、麦冬、升麻、黄琴、桃仁、红花、天花粉)主之,用生猪脂搽之”,主张补气养血润燥、活血凉血。

3 . 2 清朝以后

3 . 2 . 1 中药内治根据现代医家经验总结,寻常型银屑病一般分为4型,即血热型、血虚血燥型、血寮型、肾虚型;特殊型银屑病中,脓疙型一般辨证为脓毒型,红皮病型辨为毒热型,关节型辨为寒湿型或风湿痹阻型。

① 血热型。赵炳南将银屑病分为血热型(进行期)和血燥型(静止期),分别予以清热凉血活血的白疙l号方(槐花30g,紫草15g,赤芍15g,白茅根30g,生地黄30g,丹参15g,鸡血藤30g和养血润肤、活血散风的白疤2号方(鸡血藤30g,土获荃30g,当归15g,生地黄15g,威灵仙15, 山药15g,露蜂房15g加减医治,并外用京红粉、黑豆油软膏,以褚桃叶、侧柏叶煮水泡浴,医治200例,治愈率占98.5%。朱仁康临症根据皮损特点及舌象脉症将该病分为血热风燥证和血虚风燥证,分别给予清热凉血解毒的克银l号方土获荃30g,忍冬藤15g,拳参15g,白鲜皮15g,山豆根10g,板蓝根15g,威灵仙10g,甘草6g和养血润燥解毒的克银2号方生地黄30g,丹参15g,玄参15g,火麻仁10g,大青叶15g,山豆根10g,白鲜皮15g,拳参15g,连翘10g,医治108例,有效率占94.4%。